#合成期貨公式算出結算合理價
其它連結
#如何計算結算價#如何用選擇權計算期貨合理價(連結)
合成期貨(Synthetic Futures)的 Put-Call Parity 公式,其基本關係是由賣權—買權平價公式(Put-Call Parity)推導而來
合成期貨(Synthetic Futures) 是一種利用期權組合來模擬期貨合約的策略。 簡單來說,它可以通過買入或賣出不同行權價和到期日的看漲期權(call option) 和看跌期權(put option) 來達到與持有期貨合約相同或相似的損益曲線。
合成期貨的公式(基於期權平價理論):
合成期貨的基礎公式源自於期權平價公式,即:
買入看漲期權(Call) + 賣出相同行權價和到期日的看跌期權(Put) = 期貨合約(Future)
***期貨合理(理論)價格=履約價+CALL的價格-PUT的價格***
***會這個即可以用[期貨][Call][Put]互相推導出合理價***
更詳細的分解:
- 支付權利金。
- 當標的資產價格上漲時,獲利。
- 當標的資產價格下跌時,損失權利金。
- 收取權利金。
- 當標的資產價格上漲時,獲利(收取權利金)。
- 當標的資產價格下跌時,承擔損失風險。
合成期貨的應用:
- 合成期貨可以更精確地反映市場對標的資產價格的預期,尤其是在標的資產價格有漲跌停限制的情況下,因為期權報價不受漲跌停限制。
- 當期權市場和期貨市場出現偏差時,可以利用合成期貨進行套利交易。
- 可以用於對沖現貨資產的風險,或對沖期貨合約的風險。
合成期貨的優點:
- 相較於期貨,合成期貨能更精確地反映市場對標的資產價格的預期,尤其是在標的資產價格有漲跌停限制的情況下。
- 可以根據個人對市場的判斷,調整期權的行權價和到期日,以達到不同的風險收益目標。
- 在某些情況下,合成期貨的成本可能低於直接持有期貨合約。
合成期貨的缺點:
- 交易成本: 期權交易的成本可能高於期貨交易。
- 策略複雜性: 合成期貨的策略相對複雜,需要較高的專業知識。
- 流動性風險: 期權市場的流動性可能不如期貨市場。
總結:
合成期貨是一種利用期權組合來模擬期貨合約的策略,具有價格發現和避險等功能。 它的基礎公式源自期權平價理論,並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和交易目標進行調整。 雖然合成期貨具有優勢,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點,需要投資者仔細評估和選擇。
1️⃣ Put-Call Parity 基本公式
對於同一標的、同一履約價 、同一到期日的歐式選擇權:
或是以現貨(Spot)為基礎的常見寫法:
符號說明:
-
:歐式買權價格(Call)
-
:歐式賣權價格(Put)
-
:現貨價格(Spot Price)
-
:期貨價格(Futures Price)
-
:履約價(Strike Price)
-
:無風險利率(annualized risk-free rate)
-
:到期時間(以年為單位)
-
:現值折現因子
2️⃣ 合成期貨價格公式
若改成用期貨表示,因為對歐式選擇權而言:
代入 Put-Call Parity,可得 合成期貨價格公式:
3️⃣ 解讀
-
買入合成期貨(Long Synthetic Futures)
→ 買進 Call,賣出 Put,履約價與到期日相同,再加上履約價的折現值。 -
賣出合成期貨(Short Synthetic Futures)
→ 賣出 Call,買進 Put,等同於做空期貨。
4️⃣ 實例計算
假設:
-
(買權價格)
-
(賣權價格)
-
(履約價)
-
-
年(約 3 個月)
所以合成期貨價格 ≈ 15,940 點
0 意見:
張貼留言